圈层结构(经典).docx
《圈层结构(经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圈层结构(经典).docx(29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内…………○…………装…………○…………订…………○…………线…………○…………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外…………○…………装…………○…………订…………○…………线…………○………… 绝密★启用前 2013-2014学年度???学校4月月考卷 试卷副标题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答案】D 【解析】大陆地壳具有双层结构,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而大洋地壳为单层结构,仅由硅镁层组成。答案为D项。 2.地壳的平均厚度约是 A.7千米 B.17千米 C.35千米 D.1000千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壳的厚度。大陆地壳平均33KM,海洋地壳平均6KM,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KM。 3.下列有关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震波是一种无线电波 B.地震
3、波传到古登保界面时完全消失 C.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相同 D.地震时纵波先传到地面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A项地震波是一种机械波;错误;B项经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减小,错误;C项纵波的传播速度快于横波;错误;由于纵波的速度快于横波,故地震时,纵波总比横波先到达地面,正确。 4.北京时间2009年9月2日15时55分在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60千米,此次强震的震中在西爪哇省打横地区西南方142千米处的海域。据此回答 此次地震发生后,地震波横波(S波)和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发生的显著变化是 A.S波、P波的波速
4、都明显增 B.S波完全消失,P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C.S波、P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P波完全消失,S波的波速突然下降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结合课本地震波向下的传播速度变化,经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速度都不断加快;而材料反映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在向上经过莫霍界面时则不断下降。 5.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D层 D.图中G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岩浆的发源地为软流层,它位于上地幔
5、中,而图中D层为地壳,G层为地核。故选A。 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 读从宇宙空间拍摄的地球和月球照片,回答1~2题。 6.专家认为,地球也应像月球一样,曾遭受许多陨石撞击,而目前陆地表面却很少发现明显的陨石坑。探究其原因,主要是 ( ) A.月球阻挡 B.地质作用改造 C.地表布满岩石 D.地表水体覆盖 7.在白天,图中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对其覆盖地区的影响是利于 ( ) A.地表水分蒸发 B.近地面空气对流 C.大气对地面的保温 D.紫外线辐射到达地面 【答案】
6、 6.B 7.C 【解析】 6.地质作用能够对地表形态进行破坏和建设,即使地球陆地表面原来可能也有陨石坑,但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改造,也已经无法保留下来。 7.白天,地球上空大片浓密的云层可以反射太阳辐射,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致于升的太高,从而起到保温作用。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8.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其中C为生物圈 B. 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其中G为地核 C. E、F合为岩石圈 D. 外部各圈层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成自然环境 9.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
7、源地是 A.软流层 B.下地幔 C.图中D层 D.图中G层 【答案】 8.D 9.A 【解析】 试题分析: 8.图中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地壳、F+E为地幔、G为地核。地球外部圈层由A、B、C三部分组成,内部圈层由D、E、F、G组成,据此排除A、B、C三项。 9.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为软流层,在图中的E层。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的圈层结构。 10.2010年9月29日,中国探月工程新闻发言人今日发布消息:嫦娥二号卫星和火箭已完成发射场区的测试和检查,测试结果正常,完全满足发射的技术条件。将于10月1日18时59分5
8、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19时整起飞。据此回答: 嫦娥二号卫星升空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位于 A.ab段 B.cd段 C.gh段 D.ef段 【答案】D 【解析】略 11.关于地壳和岩石圈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整个地壳 B.岩石圈为地壳的一个组成部分 C.地壳和上地幔是由岩石组成的,合称岩石圈 D.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 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范围比地壳大,A错。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B错。岩石圈只包括上地幔顶部一部分,不是整个上地幔,
9、C错。地壳为岩石圈的一个组成部分,所以岩石圈的厚度大于地壳,D对。 考点:该题考查地壳、岩石圈。 12.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 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和岩石圈的范围。本题还可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设计试题。 13.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10、是 A、对火山喷发物的研究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变化而形成的不连续界面 D、 ABC都可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地球内容圈层的划分是以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的变化而形成的两个不连续界面为依据,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点评:本题属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基本知识即可解题。 14.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岩石圈就是地壳 B.地壳的海洋部分比大陆部分厚 C.地壳和地幔是以古登堡界面为界 D.地震有可能发生于地壳以下 【答案】D 【解析】略 1
11、5.在地下2 900千米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可推测地球内部圈层中为液体的是( ) A.软流层 B.上地幔 C.下地幔 D.外核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地球内部圈层(从外到内)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地核厚度最大,地核与地幔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幔与地壳界面为莫霍界面。地下2 900千米处为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外核。所以
12、本题选择D选项。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四川省汶川县发生8级强震,造成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回答题。 16.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岩层的断裂处位于: A.地壳中 B.上地幔中 C.下地幔中 D.地核中 17.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答案】 16.A 17.D 【解析】 试题分析: 16.大陆地壳的平均厚度为33千米,这次地震的震源深度为20千米左右,应该位于
13、地壳中。 17.由于纵波的速度大于横波,这次地震震中的人们会感觉到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 考点:主要考查了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地震波。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和地震波。 18.根据该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核 B.②面上下两侧名称分别为地幔和地壳 C.岩石圈指的是①面以上的部分 D.②面以下部分的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都很大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图示①表示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为莫霍界面;②表示地幔和地核的分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包括上地幔的顶部和地壳。故选
14、D项。 19.关于软流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位于地幔的上部 B.一般认为这里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C.由于呈熔融状态,所以不能传播横波 D.软流层以上为岩石圈 【答案】C 【解析】 内部圈层 地壳 地壳可分为大陆地壳和大洋地壳,其中大洋地壳远比大陆地壳薄。 地幔 地幔中有一软流层,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软流层以上的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被称为岩石圈。 地核 地核厚度约3400Km,温度很高,压力和密度很大 软流层是有塑性固态物质组成,横波纵波地震波可以传播。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0.如图是地球圈层构造示意图,图中A
15、、B、C分别是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 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 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 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图示A渗透与其他圈层之中,判断为生物圈,C位于最底层,判断为岩石圈。故B表示水圈。 据科学家研究发现地球内部是圈层结构。据此回答各题。 2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 A.地震发生时的地面变化 B.通过打深井而获得的信息 C.地震波的速度变化 D.通过卫星遥感技术获得的信息 22.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
16、是 A.岩石圈的一部分为地壳,是由岩石构成的 B.岩石圈属于上地幔的一部分 C.岩石圈与生物圈之间互不相干 D.岩石圈的上部是软流层 【答案】 21.C 22.A 【解析】 21.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的研究手段是地震波。地震波分为纵波(P)和横波(S)纵波可以通过固、液、气体。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纵波波速比横波快。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2.岩石圈——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17、 ( ) A.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 B.岩石圈是由地壳组成的 C.岩石圈包括地壳和地幔 D.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是指莫霍界面以上,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故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考点:本题考查地壳和岩石圈的差别。 点评:本题难度低,知识性试题,学生只要掌握地壳和岩石圈的范围即可判断。 24.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 C.古登堡界面附近 D.内、外核之间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经过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速
18、度都明显加快,直到古登堡界面,横波小时,纵波的速度也明显下降,故在古登堡界面地震波的速度达到最快。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点评:本题解题关键掌握地震波在地下传播速度变化的规律。本题还可结合地球内部圈层的分布、地壳的厚度等内容设计试题。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晚9时10分许,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三艘载人飞船神舟七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8日17时37分许, “神舟”七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王子旗成功着陆。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5.“神舟”七号着陆场选择在内蒙古四王子旗的有利条件是 A.该地区人口多,便于发动人们搜寻返回舱 B.该地是我国内蒙古族聚集地,在此降落
19、利于民族团结 C.该地靠近京津科技发达地区,便于组织科技人员及时分析飞船返回信息 D.该地区属于大草原,地面平坦开阔,人烟稀少,河网少,有利于返回舱安全返回 26.目前,我国正在建设中的海南卫星发射中心,是我国继酒泉、西昌、太原之后的第四大航天发射中心。相对于其他发射中心下列不属于海南的优势是 A.位于海岛,利于国防安全 B.纬度低,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 C.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 D.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 27.“神舟”七号成功着陆时 A.我国最东端阳光普照 B.伦敦正当红
20、日初升时 C.开罗正是烈日当空 D.悉尼已是夕阳西下 【答案】 25.D 26.A 27.C 【解析】 25.本题考查卫星回收基地建设的条件。卫星回收基地需要地势平坦开阔,人烟稀少,高大树木及河流分布较少。内蒙古四王子旗该地区属于大草原,地面平坦开阔,人烟稀少,河网少,有利于返回舱安全返回。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26.本题考查卫星发射基地的建设。海南文昌卫星基地建设的条件有:纬度低,自转速度大,可以提高火箭运载能力;便利的航运,可以解决铁路运输所满足不了的大直径火箭运载问题;毗邻广阔海域,方便火箭航区和残骸落区的选择。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 27.
21、本题考查地方时的计算。卫星着落是北京时间为17时37分许,我国最最东段地方时为18时37分,所以A错;伦敦的地方时9时37分左右,所以B错误;开罗位于30°E附近,地方时为11时37分左右,烈日当空,C选项正确;悉尼150°E左右,地方时为19时37分左右,已经日落 。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28.读秀丽的黄果树景观图,回答1-3题。 1.图示景观体现出的地球圈层的个数是 (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2.构成该景观的主体要素属于的圈层是
22、 ( ) A.生物圈 B.水圈 C.岩石圈 D.地壳 3.在景观图中,代表自然地理系统中最活跃的圈层的要素是 ( ) A.瀑布 B.岩石 C.树木花草 D.大气 4.该景观的形成过程,充分说明了 ( ) A.图中各圈层都是连续而不规则的,且都相互联系 B.图中的各圈层之间存在着物质迁移和能量转化 C.图中的各圈层是独
23、立发展变化的 D.图中各圈层的内部物质运动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辐射能 【答案】 1.C 2.B 3.C 4.B 【解析】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岩层,包括地球和上地幔的一部分,主要是由各类岩石组成;但是不会缺失。故选B。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圈层 30.水圈是由地球表层水体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它包括 ( ) ①地表水 ②地下水 ③大气水 ④生物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水圈
24、包括地球表层所有的水体类型。 31.有关地球内部结构的错误叙述是 A.岩石圈在软流层以上 B.海洋地壳较薄,大陆地壳较厚 C.横波可以通过地球的外核 D.莫霍面和古登堡面是划分地球三个主要圈层的界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岩石圈是指软流层以上由岩石组成的部分,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A正确;地壳的分布不均,海洋地壳只有单层较薄,而大陆地壳有双层较厚,B正确;横波无法在液体中传播,而外核呈熔融状态或液态,故横波无法通过,C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球内部三大圈层的划分和岩石圈的范围。本题还可结合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
25、变化设计试题。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2.有关①~④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③④属于外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①②③④圈层之间有明显界限,不存在联系 33.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32.B 33.A 【解析】 试题分析: 32.读图,图中①是地壳、②是水圈、③是生物圈、④是大气圈,地壳属于地球内部圈层,其它属于地球外部圈层,所以A错、B对。圈层密度最大的是①圈层,C错。圈层之间没有明显界限,是相互联系的,
26、D错。 33.铺路、建楼用的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①圈层的沙石,使用的钢筋等建材所需的矿石也是来自①圈层,A对。B、C、D错。 考点:该题考查地球圈层结构。 北京时间2008年9月25日21时19分43秒,我国神舟七号飞船准确进入距地球343千米的预定轨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34.神舟七号飞船飞行范围所属的天体系统中,级别最低的是: A.地月系 B.河外星系 C.银河系 D.总星系 3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球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②地球是太阳系中普通而特殊的行星 ③太阳辐射能是地球大气运动的主要能源 ④距地球3
27、43千米的距离就是宇宙半径 A.①④ B.①③ C. ②③ D.②④ 【答案】 34.A 35.C 【解析】略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17~18题。 36.关于图中各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A、B、C、D为地球外部圈层,C为生物圈 B.地球内部圈层由E、F、G三部分组成 C.A、B、C、D、E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 D.地震波在F、G交界面上,传播速度减为0 37.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 ( ) A.图中C层 B.图中G层
28、 C.软流层 D.下地幔 【答案】 36.C 37.C 【解析】 36.A为大气圈,B为生物圈,C为水圈,D为岩石圈。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为生物圈和生物圈;地球内部圈层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F、G的交界面为古登堡界面,地震波通过时,横波消失,纵波减小。 37.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软流层。 38.地壳和地幔构成地球岩石圈。 【答案】错 【解析】 试题分析:软流层以上的上地幔和地壳构成地球岩石圈。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岩石圈的范围。 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要求学生熟
29、练掌握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 39.地壳的平均厚度为 ( ) A.6千米 B.17千米 C.33千米 D.60~70千米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地壳厚度不均,由于海洋地壳只有单层,较薄,海洋地壳的平均厚度约6KM;陆地地壳有双层,较厚,陆地地壳的平均厚度约33KM,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7KM。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地壳厚度的分布规律,知识性试题。 40.下列有关地震波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横波又叫S波,传播速度较快 B.纵波又叫P波,传播速度较慢 C.横波可以通过固体和气体传播 D.
30、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横波只能在固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较慢;纵波能在固体、液体中传播,其传播速度较快,故选D项。 考点:本题考查地震波传播特征。 点评: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横波和纵波的传播特征的差异,知识性试题。 读“地震波波速变化图”,回答题。 4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地震波速度的变化 B.地温的垂直变化 C.内部压力的变化 D.物质密度的变化 42.地球内部三个圈层中,地幔位于 A.莫霍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B.古登堡界面以上,地面以下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 D
31、.古登堡界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 43.关于古登堡面上波速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B.横波、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C.横波消失,纵波波速明显增加 D.横波明显降低,纵波完全消失 【答案】 41.A 42.C 43.A 【解析】 试题分析: 41.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难度适中。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 4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根据地震波速度的变化来划分,共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其中地壳和软流程以上的地幔构成岩石圈。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即莫霍界面,地震波在经过此不连续界
32、面时,纵波和横波的速度都明显加快。古登堡界面为地幔与地核分界线。 43.地震波在古登堡面上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的相关知识。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具体分析如下图表所示: 44.在地球内部圈层中,莫霍界面划分开的两圈层是 ( ) A.岩石圈和地幔 B.地壳和地幔 C.地幔和地核 D地壳和外核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内部结构的划分。其中莫霍界面分为地壳与地幔。选择B项。 45..关于地壳运动
33、中升降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使岩层表现为隆起或凹陷 B.岩层发生水平位移和弯曲变形 C.常造成巨大的褶皱山系 D.使地表趋于平坦 【答案】.A 【解析】地壳升降运动是指组成地壳的岩层作垂直于地球表面方向的运动,即上升或下降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升降运动的结果,这就要求学生准确区别两种不同的运动及两种运动带来的不同后果。B、C是地壳做水平运动的结果。 46.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和厚度最大的是( ) A.下地幔和内核 B.内核和上地幔 C.外核、外核 D.软流层和内核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地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结构 经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