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中考第1——4单元检测测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中考第1——4单元检测测试题.doc(180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第1——4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义愤填膺(yīng) 不稂不莠(liáng) 百舸争流(gě) 蹉跌(chuō)
B.挥斥芳遒(qiú) 不容置喙(huì) 暴殄天物(tiǎn) 隽永(juàn)
C.沉滓泛起(zǎi) 安然无恙(yàn) 鞭辟入里(bì) 踟躇(chú)
D.便宜行事(pián) 草菅人命(jiān) 惨绝人寰(yuán) 侈淡(chǐ)
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喧闹 通宵达旦 平空 雅雀无声
B.烦躁 衰草离披 毕竟
2、 安分守己
C.报负 走投无路 份额 浮想联翩
D.惦记 穷且益坚 喝采 各行其是
3. 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______________的发现.
②.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_________.
③.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____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
④.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做蛛丝一样轻轻____去.
A.独特 探索 坚忍
3、 抹
B.独到 探索 顽强 擦
C.独到 摸索 坚韧 抹
D.独特 摸索 坚强 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同天真的孩子们一起重看这部片子,听着他们的欢声笑语时,也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B.李登辉打着“人道”的幌子完成了他的所谓“医疗之旅”,他在日本的表现却使人难以置信.
C.我是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长达20年之久,用药百种,住院无数次,效果不佳.
D.武汉“6•22”空难事故,是在局部恶劣气候条件下,机组违章飞行,机长错误决策造成的直接原因.
5.对徐志摩《
4、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沙扬娜拉!
A. 第一诗句中的“温柔”描绘了日本女郎的情态美,欲言又止,含情脉脉地低头鞠躬,贤淑,温存,庄重.
B. 第二诗句中的“水莲花”是此诗的主要意象,诗人用它来衬托女郎在离情别绪的笼罩下难以忍受的内心痛楚,气氛孤单凄凉.
C. 第三诗句运用了重叠的手法,写出了女郎的深情呼唤以及美好的祝愿.
D. 此诗以“送别”为题刻画了女郎的形态和内心活动,既有语言描写又有动作描写,更有
5、缠绵的情志.
6.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我打江南走过
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
跫音不项,三月的春帷不揭
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
我达达的马蹄声是美丽的错误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A. 这首诗题为“错误”,对此的理解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我”不该在“你”久盼“归人”的时候响起“达达的马蹄”声,表现了“我”内疚的心情.
B. 这首诗像一个浓缩的故事,诗人用了倒叙的写法,先写结局,再写经过.其实是“你”知道“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后,“容颜
6、”才“如莲花的开落”.
C. 诗的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了“你”思念“归人”的孤寂的心境.
D. “东风不来”“柳絮不飞”“跫音不响”“春帷不揭”,写的是“你”因不见“归人”而心中了无春意.这样的表达增强了诗的抒情性.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7—8题.
老 马
臧克家
总得叫大车装个够,
它横竖不说一句话,
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
它把头沉重地垂下!
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
它有泪只往心里咽,
眼里飘来一道鞭影,
它抬起头望望前面.
7.选出语句分析不当的一项( )
A.“背
7、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形象地展示了老马的负重与悲苦.
B.老马“把头沉重地垂下”.“有泪只往心里咽”,写出了老马逆来顺受,不思反抗、心胸狭窄的情态.
C.表面是写马,而实际是写人,写旧中国倍受奴役的劳苦大众.
D.作家善于用动词,“扣”“垂”“咽”等词语,都浓重地烙上了作者深深的感情.
8.选出赏析不恰当的一项 ( )
A.这首诗只截取了装车那一刻的情景,画面也只突出了老马头部的动作,却表现出老马凄惨的处境和悲苦的命运.
B.诗中的老马肉体和精神上都承受着沉重的压力,它在苦难的生命中挣扎、企盼,它的性格中有善良,有坚韧,更有不屈的
8、反抗.
C.这首诗,有人认为表现了旧中国的劳苦大众,有人认为有诗人的影子,有人认为诗人要表现的就是一匹可怜的老马.读者如何理解,自可见仁见智.
D.这首诗语言朴素而传神,像“横竖”、“扣”本是极平常的口语,用于诗中却能真切地反映出老马的命运及诗人对它的深切同情.
9.与“吾妻之美我者”中“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B.春风又绿江南岸
C.渔人甚异之 D.范增数目项王
10.对下面的“少”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太后之色少解(一会儿) B、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小)
C
9、、少益耆食 (稍微) D、虽少,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年龄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
10、,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之、逢孙、杨孙戍之,亦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1.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B.以乱易整,不武.(替代)
C. 因人之力而敝之(损害) D.又欲肆其西封.(肆意)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以其无礼于晋.
11、 以大易小,甚善.
B.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
C. 夜缒而出,见秦伯.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D. 失其所以,不知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1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与“越国以鄙远”句子中的“鄙”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唐慧褒始舍于其址.
B.及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C.既来之,则安之.
D.犹未得请也,请生之.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B.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15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寥寥数语,既点出了战事爆发的原因,敌我双方力量的对比,又为下文“烛之武退秦师”埋下了伏笔.
B.烛之武虽然长期得不到重用,但他有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临危受命,最后,义无反顾地去说秦师.
C.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终于说服了秦伯,表现了他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
D.烛之武退秦师后,但子犯建议攻打郑国,顿时关系又紧张起来,晋文公讲了一番“仁”的大道理,最后才平息战争.
二.文言文翻译
16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 焉用亡郑以陪邻?
13、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3)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请谋臣,无乃后乎?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7—18题
我们来到这块圣地还为了提醒美国:现在正是万分紧急的时刻.现在不是从容不迫悠然行事或服用渐进主义镇静剂的时候.现在是实现民主诺言的 时候.现在是走出幽暗荒凉的种族隔离
14、深谷,踏上种族平等的阳关大道的时候.现在是使我们国家走出种族不平等的流沙,踏上充满手足之情的磐 石的时候.现在是使上帝所有孩子真正享有公正的时候.
但是,对于站在通向正义之宫艰险门槛上的人们,有一些话我必须要说.在我们争取合法地位的过程中,切不要错误行事导致犯罪.我们切不要吞 饮仇恨辛酸的苦酒,来解除对于自由的饮渴.
我们应该永远得体地、纪律严明地进行斗争.我们不能容许我们富有创造性的抗议沦为暴力行动.我们应该不断升华到用灵魂力量对付肉体力量的 崇高境界.
17.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
18.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句中“错误的做法”是什么?
四.阅读下面文
15、字,完成文后各题
我经验过向一切生命意识表达同等敬畏的不可遏止的冲动,如同尊敬自身一样.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一个人遵从这种冲动,去帮助所有他能够帮助的生命,并且畏惧伤害任何活着的生灵,这个人才是符合伦理的.如果我把一个昆虫从泥坑里救出来,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做出贡献,那么对立于生命自身的生命分隔现象就消失了.不论何时不论何种方式,我的生命对另一个生命贡献出他自身,我的生命意思就经历了一个从有限到无限的融合的愿望,在这个愿望中,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
绝对伦理要求在生命中创造完美.她不可能完全实现;这一点倒无所谓.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它使生命序列的保持和提升顺利运作.不论
16、在什么情况下,毁灭和伤害生命都如同恶魔一样有罪.在实践中,我们真的被迫选择.我们经常必须武断地决定何种形式的生命,甚至何种特殊的人,我们应该挽救,何种我们应该毁灭.尽管如此,敬畏生命的原则仍然是完整的和无庸置疑的.
这种伦理并不因为人们的伦理观抵触现象而失效,只是迫使他在各种情况下,对自身的行为保持高度的警觉.农民在牧场割草喂牛割下了一千颗花,可是他必须注意,在回家的路上,不要因为沉浸在消遣心情里而划掉路旁的花朵,因为这样做是不必要,是对生命犯下了罪行.
19.解释下列三个词语:
(1)敬畏
(2)遏止
17、
(3)武断
20.作者说:“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请依据这段文字简要归纳“我的伦理观”.
答:
21.作者说“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
22.文末叙述农民割草
18、喂牛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
五.阅读下面诗段,完成23—25题
我如果爱你–
绝不象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象泉源
长年送来清凉的慰藉;
也不止象险峰
增加你的高度,
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23.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
(1)
19、 (2) (3)
24.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
(1) (2) (3) (4)
25.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
答:
六.默写及语言运用
26.根据课文原文写出上句或下句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20、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 .
27.模仿下列句子的格式,另造一个句子.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对比+比喻)
第一册第1——5单元检测答案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21、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16.翻译下面句子:(各3分)
(1) 焉用亡郑以陪邻?
(2)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22、
(3) 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请谋臣,无乃后乎?
17.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请举例说明.(6分)
23、
18.法地位的过程中,我们不要采取错误的做法”一句中“错误的做法”是什么?(4分)
19.解释下列三个词语:(3分)
(1)敬畏 (2)遏止
(3)武断
20.作者说:
24、“通过这种经验形成了我的伦理观.”请依据这段文字简要归纳“我的伦理观”.(4分)
21.作者说“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的伦理”.他这样说的原因是什么?(4分)
25、
22.文末叙述农民割草喂牛这一事例有什么作用?(4分)
23.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3分)
(1) (2) (3)
24.作者向往的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样的?(4分)
(1) (2) (3
26、) (4)
25.橡树、木棉分别象征什么?(4分)
26.根据课文原文写出上句或下句(6分)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 .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 ,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27、 ,
27.模仿下列句子的格式,另造一个句子.(4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若秋叶之静美. (对比+比喻)
答案
一,选择
1.B(A不稂不莠láng 蹉跌cuō C沉滓泛起zǐ 安然无恙yàng 鞭辟入里pì D便宜行事biàn 惨绝人寰huán 侈chǐ)
2.B(A凭空 C报复D喝彩)
3.C
4.B
5.B
6.B
7.
28、B
8.C
9.C
10.A
11.D
12.B
13.A
14.C
15.D
16.(1)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道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编,这是不武的.
(3)现在君王您已经退守杂会稽山上,这之后才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
17.排比,由一组6个“现在”构成
比喻(或暗喻):镇静剂比喻“渐进主义”;“荒凉阴暗的深谷”比喻“种族隔离”;“光明大道”比喻“种族平等”;“流沙”比喻“种族不平等”;“磐石”比喻“兄弟情谊”.
18.抗议蜕变为暴力行动或暴力行动.
19.(1)敬畏
29、:敬重畏惧
(2)遏止:用力阻止
(3)武断:凭主观作判断
20.(1)帮助一切能够帮助的生命,畏惧伤害任生灵;
(2)所有的生命是一个整体,为另一个生命而献身,是生命意识的扩展;
(3)对生命敬畏的感觉是绝对伦理;
(4)敬畏生命的原则是完整的
21.因为敬畏生命的感觉能够是生命序列得以保持和顺利发展
22.作者叙述这一事例是为了说明人们对自己的行为应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要随意伤害无辜的生命,也就是说要敬畏生命.
23.(1)极力攀附 (2)单方痴恋 (3)一味奉献
24.(1)平等独立 (2)心心相印 (3)祸福与共 (4)相知相依
25.
30、橡树:男性的阳刚气概.伟岸挺拔,刚强不屈,锋芒锐利.
木棉:女性的柔韧气质.健康活泼,深沉博大,坚韧不屈.
26.略
27.童年如晨曦之清爽,老年如晚霞之壮美.
高一第一单元能力测试
说明:
1.本试题共七大题,满分150分.
2.本试卷答题时间为150分钟.
3.第Ⅰ卷客观题一律用2B铅笔涂卡.
4.第Ⅱ卷主观题一律用黑色钢笔或黑色签字笔做答.
第Ⅰ卷 选择题 (42分)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舰舸 苛刻 坎坷 荆轲
B.稠密 调整 凋敝 雕琢
C.翡翠 斐然 祖辈
31、 裴多菲
D.佝偻 苟且 足够 拘谨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寥廓 携手并进 金壁辉煌 沉滓泛起
B.呼哮 剩菜饭羹 泛起漪沦 凝神屏息
C.倾圮 不落窠臼 大肆叫嚣 漫山遍野
D.桂冠 暴虐无道 枯稿荒芜 云蒸霞蔚
3.下列句子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浑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
32、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一句是( )
A.毛泽东回忆往昔的峥嵘岁月,心潮澎湃,豪情满怀.
B.革命青年写出激扬文字,把反动统治者看得如粪土一般.
C.看到春色满园的景象,她高兴极了.
D.这亘古未有的奇闻,成了报刊炒作的好材料.
5.下面对加点词语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红遍”、“尽染”所描绘的景色虽是深秋的,但“红”这一暖色给人以富于活力的壮美印象.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一个“击”字生动地塑造了雄鹰飞翔时迅猛有力拍打翅膀的形象,移用鸟儿
33、飞翔的“翔”字来代替“游”字,把游鱼在水中轻快自如的动作表现得极其生动传神.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这一设问句含蓄地提出了革命领导权的问题.通过询问应由谁来主宰大自然的盛衰荣枯,表现了词人的博大胸怀.
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遏”,阻止之意,“浪遏飞舟”,写风浪很大,都把行船阻挡住了.
6.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诗人使用了色彩较为绚丽的词语,_______,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_______,康河水底的招摇的水草,榆阴下的长满浮藻的青潭等等.而且通过动作性很
34、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揉碎”、“漫溯”、“挥一挥”等,_______,给人以立体感.
(1)给人带来视觉上美的享受 (2)人们视觉上美的享受靠它给带来
(3)康河里倒影的是河畔的金柳 (4)河畔的金柳在康河里的倒影
(5)把每一幅画面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6)使每一幅画变成了动态的画面
A.(1)(2)(3) B.(1)(4)(6) C.(2)(4)(5) D.(2)(3)(6)
二、(15分,每小题3分)
7.对下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偶然
徐志摩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你不必讶异,
更无须欢喜——
35、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我有我的,方向;
你记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这交会时会互放的光亮!
A.这首诗把“偶然”这样一个极为抽象的时间副词形象化,充满情趣,富有哲理,不但珠圆玉润,朗朗上口,而且余味无穷,意溢于言外.
B.此诗写的是两件比较实在的事情,一是天空里的云偶尔投影在水里的波心,二是“你”“我”(都是象征性的意象)相逢在海上.
C.如果我们用“我和你”“相似”之类的标题,当会更富有诗味.
D.“云”“波”“你”“我”“黑夜的海”“互放的光亮”等意象及其之间的关系构成都可以因为读者个人情感阅历的差异及体验强度的深浅而进行不同的理解.
36、
8.阅读卞之琳的诗,其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断章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A. 第一节写“你”在桥上看风景,不自觉的成了从楼上看风景的人的一道“风景”.
B. 第二节写皎洁的月亮成了“你”的窗子的装饰品,而“你”成了别人(楼上的人)的梦境的装饰品.
C. 两幅生动优美的画面隐喻、暗示了深刻的哲理:在同一时空中,作为主体的人或物,有可能变成客体.客体有可能变成主体.人们只要不被世俗观念所束缚,不计较一时的得失哀乐,就可以获得精神的自由和超越.
D. 作为一首象征诗,这首诗用朴实单纯的语言,展现出一幅明丽的生活画面;
37、语言明白如画,内涵却丰富深邃,达到了明与隐、实与虚、具体与抽象的和谐统一.
9.对下面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天真的预示
[英]布莱克
一颗沙里看出一个世界,/一朵野花里有一座天堂
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一刹那里收藏.
A. 第一句是说以小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
B. 第二句是说一个个体生命里藏着偌大的自由与自信.
C.“无限”与“永恒”在自己的手中创造.
D.“天真”预示着美好,希望与永恒靠大家努力才能实现.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0-11题.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普希金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的时候暂且容忍
38、;
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永远向前憧憬,
尽管活在阴沉的现在;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10.对“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诗道出了人们对待生活的一种普遍心理:得到的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觉得其可贵.B.这句诗告诫人们:将“悲哀”忘掉,这世界才会变得可爱.
C.“那逝去的”指令人悲哀的现实,这种现实会“转瞬即逝”,未来会变得更加可爱.这句诗充分表达了作者相信光明与正义必将胜利的乐观主义精神.
C. 现实毕竟会逝去,未来肯定会更加美好,这句诗告诫人们不要因现实的坎坷而放弃追求,一切都要向前看,充分表达
39、了作者对未来的坚定信念.
11.对这首诗内容赏析不恰当一项是( )
A. 诗的第一小节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不如意,不要忧愁,也不要激愤,因为这一切都是暂时的,美好幸福的生活一定会到来.
B. 第二节诗前两句构成转折关系:尽管今天的许多事情令人感到悲哀,但我们要向往美好的未来,告诫人们面对生活的困境,要振作精神,乐观向上,充满正义必胜的信心.
C. 整首诗富有人生哲理:人生犹如四季,寂寥冬日当前时,阳光明媚的春天也不过会太远,因而我们就得振作精神.
D. 全诗采用第二人称,运用拟人手法,直抒胸臆,言简意赅,清新流畅,热烈深沉,亲切自然.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两首词
40、,然后答12-14题.
[甲词]《卜算子•咏梅》(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乙词]《卜算子•咏梅》(毛泽东)
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12.下面的词句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驿外断桥边: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这句是说,梅花开在驿站外面的断桥旁边.寂寞开无主:无主,没有主人,即无人过问.这句是说,冷冷清清,无人过问.
B. 无意苦争春:苦,竭力.无意,没有心思,不
41、愿.这句是说,梅花不愿意竭力争夺春光.一任群芳妒:一任,完全听任.这句是说,百花要嫉妒,那就由它们去嫉妒吧.
C. 零落成泥碾作尘:零落,凋零落地.这句是说,梅花飘零凋落,被碾成泥尘.只有香如故:只有梅花的香气和故乡的梅花香气一样.
D. 犹有花枝俏:俏,秀丽、挺拔.这句是说,还有梅花在傲寒盛开,挺拔秀丽.待到山花烂漫时:烂漫,光彩夺目的样子.这句是说,等到春到人间,百花盛开、万紫千红的时候.
13.比较两首词的相同点,不当的一项是( )
A.题材相同 B.形式一样 C.都是赞美梅花不争春 D.都是托物咏怀
14.对两首词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陆游的词前四
42、句写梅花的处境和遭遇,后四句写梅花的态度和节操.词里的梅花可以说是作者的化身,表现了作者遭受风吹雨打,无可奈何而又孤芳自赏的情绪.
B. 毛泽东的词从梅花在冰雪里的“俏”写到在花丛中的“笑”,可见梅花是胜利者,词中洋溢着高昂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C. 陆游是在极力主张北伐中原,收回国土而遭到投降派排挤打击之后托物咏怀的,词中“只有香如故”并非孤芳自赏,而是表现他至死不渝的爱国精神.
D.“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主席笔下的梅花,虽然所处环境恶劣,但梅花开放
在悬崖峭壁之上,表现了梅花傲寒斗雪的坚强性格.
第Ⅱ卷(共108分)
四、(18分)
15.补充下列诗句.(4分)
43、
(1)一年一度秋风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寥廓江天万里霜.
(2)__________________,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
(3)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她在丛中笑.
16.填空.(8分)
①新诗是_______年________运动时期创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体诗,新诗在形式上打破了________的束缚,采用白话创造出了不少样式.
②《致大海》是一首浪漫主义抒情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的思想感情.作者是19世纪________的伟大诗人
44、________,高尔基称赞他是________.
③《死水》是现代著名诗人________的作品,也是他第二部诗集的名称,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他提出了新格律诗“三美”理论,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我愿意是激流》的作者是19世纪________杰出的革命诗人________,他的“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被广泛流传.
17.阅读下面诗歌,回答诗后问题(6分)
树
梁南
泥土纵然干涸得没有一丝水分
眷恋它的树枯萎了也站在怀里
像婴孩依偎于母亲
落叶是树的眼泪,落满母亲手里
怀念大地给它织春的碧玉针
感激
45、大地塑造它健康的身体
它们是亲密的母女啊
一起美丽,死亡时也抱在一起
(选自《梁南自选集》贵州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
(1)读了这首小诗,你觉得诗中的“树”与“泥土”象征什么?(不超过10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谚有云:“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正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意思之一.
B.本诗中写泥土和鲁迅先生《野草》中写泥土的感情是相同的.
C.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有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与本诗中“
46、落叶是树的眼泪,落满母亲手里”有异曲同工之妙.
D.作者的另一句诗“我虔诚的根须,真的决不会对大地背叛”可作为本诗的注脚.
五、(18分)
(一)读下面的词,然后做18-21题.(8分,每题2分)
重上井冈山
毛泽东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千里来寻故地,旧貌换新颜,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过了黄洋界,险处不须看.
风雷动,旌旗奋,是人寰.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谈笑凯歌还.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18.依次写出这首词押韵的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7、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毛泽东出生于湖南,可这里说“千里来寻故地”,该怎样理解?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摘出这首词写景的句子,并概括所写景物的特点.
答:①写景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景物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谈谈你对“过了黄洋界(黄洋界,在井冈山西北,地势险要,是当年红军的五大哨口这一),险处不须看”的理解.
答:______
4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文,完成22-25题.(10分)
重视新诗的语言形式
没有一种文体比诗歌更富有形式感.离开诗体语言,何以言诗?衡量诗人的造诣,首先要他对诗体语言的创造能力.诗人的人格魅力,只有通过语言形式的艺术表现力包含于诗美的魅力之中,才具有诗的价值.我们不能认同抹煞了诗歌形式自身的特性,忽略了诗体语言所独具的诗美能量生成的艺术转化.诗的意义和本质,总是包含于语言形式之中.新诗应是诗意本体与形式本体的真正融合.
新诗的形式要素,包括内形式(隐喻结构、情绪节奏、心理逻辑等)与外形式(词语、体式、音节
49、、韵律、色彩等).实际上,诗的外形式与内形式是不可分的.“外形式”是对诗人的基本技艺和语言素养的显影,形成汉语诗歌特有的形式美,凸现出诗的表征,它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没有“外形式”,“内形式”就失去了依托.同样,“内形式”是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没有“内形式”,“外形式”也就成空壳.新时期诗歌向内心的突入,促成了“内形式”的建构,而对“外形式”的轻视,甚至抛弃,也造成诗形的严重缺失和诗美的消减.本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半自由体、民歌体,因缺乏内形式(也有诗情虚假的原因),导致诗意肤浅或空泛.一首优秀的诗歌,总是内外形式健全完美,商度融合的.
新诗语言形式的生命力,在于发挥现代汉语的特色
50、.既要顺应中国人的现代生活节奏,从大众口语和民歌民谣中汲取活力,又要善于从优秀的古典诗词中汲取艺术营养,接通新旧诗之间的血脉联系;既要从寻根探源中发掘汉语诗意(诗性)的闪光点,在打破和摆脱诗体语言的束缚中建立新的诗体格式,又要将汉语诗歌艺术置于世界诗歌艺术的潮流中,从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诗歌语言艺术的对话中显示出新异感和光色.
新诗语言的规则性与心灵抒发的自由性,是一组矛盾.诗人的本领就在于能够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获取诗歌创造的自由.亦如跳舞,一旦谙熟舞步,即可从别扭进入自由的状态.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22.在第一段作者写到“离开诗体语
51、言,何以言诗”一句(4分)
①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6字,2分)
②联系全文看,这句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0字,2分)
23.第二段里“空壳”一词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2字,2分)
24.在第二段指出了新诗的形式要素间的关系,它们的正确关系具体是(2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14字)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5字)
25.第四段中说:确立新诗的形式本体意识,就是要实现新诗创作从“走路”进入“跳舞”的艺术转变.
这句话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超过26字,2分)
六,(12分)
26.读下面的三首诗,回答问题.(3分)
竹(之一) 竹(之二) 竹(之三)
每攀登一步 青翠是你的本色 在翠绿婆娑的外表下
都作一次小结 坚韧是你的意志 你空空如也
上述三首诗皆是以竹喻人,但立意不尽相同或迥然有异.请回答.
第一首:____
5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依照下面的排比句,以“月亮”和“海燕”作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排比句.(4分)
什么样的年龄最理想? 什么样的心灵最明亮?
什么样的人生最美好? 什么样的青春最辉煌?
鲜花说,我开放的年龄千枝秀,
月亮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燕说,_______________
54、_____________,
太阳说,燃烧的青春一片光芒……
28.下面这首《湖南大雪》(作者洛夫)诗,寓理于景.除第(11)句为四字处,其余均为9个字,结构匀称整齐.(A)在空格处填写一个词,(B)在横线上仿写一句诗.(5分)
(1)街衢睡了而□□醒着 (2)枝杆睡了而□□醒着
(3)鸟雀睡了而翅膀醒着 (4)寺庙睡了而钟声醒着
(5)山河睡了而风景醒着 (6)__________________
(7)□□睡了而血液醒着 (8)书籍睡了而诗句醒着
(9)___________________ (10)世界睡了而你我醒着
(11)雪落无声
答
55、:A.在空格处填写的一个词:(1)_________(2)_________(7)_________(3分)
B.在横线上仿写的一句诗:(6)_________(9)_________(3分)
七、(60分)
29.阅读下面的小诗,根据要求作文.
人生是条航船
让
风留给帆
方向留给舵
船长站的位置
留给我
在生活的海洋上,每一个人都应该是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引领自己的人生航船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你,准备好了吗?请围绕“做自己的船长”这一话题写一篇文章.
注意:(1)立意自定 (2)文体自选 (3)不少于800字 (4)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
第一单元
56、(能力测试)
一、
1.D(依次为gōu、gǒu、gòu、jū)
2.C(A金碧辉煌 B呼啸 D枯槁荒鞠)
3.A
4.B(写出与“激扬文字”重复,不并用)
5.D(作者和“百侣”游泳,击起的波浪把行船阻挡住了,侧面表现了游泳者“风华正茂”,搏击风浪,要做革命的中流砥柱)
6.B
二、
7.C(若用“我和你”“相遇”之类,谁都能从诗歌中概括出来相当实际的词语作标题,那样使诗中形象与意象之间的张力消失殆尽.)
8.B(两个“装饰”均为动词,分别表达“照进”和“进入”的意思.此外,“别人”为“楼上的人”太实,与全诗意境不谐.)
9.D(诗中说“把无限放在你的手掌上,永恒在
57、一刹那收藏.”所以“靠大家努力”在诗中未提,诗歌想告诉我们的是:希望与永恒要靠自己努力才能实现.)
10.D(A项注意诗句的跳跃性,“将变为可爱”不指现实的“欺骗”;B项“那逝去的”不指过去,而是现实;C项表达的是坚定的信念.)
11.D(没有拟人的手法.)
三、
12.C(“只有香如故”是说梅花那“别有韵”的香味,永远一丝一毫也改变不了,并非是“和故乡的香气一样”.)
13.C(陆游诗中“争春”是暗喻人事,表现自己的孤高性格——不争宠邀媚.)
14.C(是借梅来突出其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傲骨.)
四、
15.(1)不似春光,胜似春光
(2)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
(
58、3)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4)待到山花烂漫时
16.①1919 五四 旧体格律诗 ②渴望自由 俄罗斯 普希金 俄国文学之始祖 ③闻一多红烛 音乐美 绘画美 建筑美 ④匈牙利 裴多菲
17.(1)如:我们和祖国,人与故乡,作品与生活等.(2)B
解析:(1)本题的答案不惟一,但一定是互相依存,不可分离的两个事物.(2)鲁迅先生的《野草》中,作者以野草自居,然而却“憎恶这以野草作为装饰的地面”,并不是如这首诗里所歌颂的“母女”关系.
五、
18.山 颜 端 看 寰 间 还 攀
19.指毛泽东从北京赶来重游昔日革命根据地.
20.①到处莺歌燕舞,更有
59、潺潺流水,高路入云端.
②欢乐祥和,清幽活泼,而又峭拔耸立(山)
21.这句话应该和下阙首句连接起来理解.此句是说黄洋界地势险要不足观,可观的是当时人民充满壮志豪情的革命景象.
22.①诗体语言是诗歌必不可少的语言形式②提出全文的论点(或“中心论点”,“基本看法”)
23.“空壳”指缺少“对诗人的灵魂和生命体验的显影”的语言形式(或“不能抒发诗人心灵情怀的语言形式,缺乏诗意的语言形式”)
24.①外形式与内形式不可分②无外形式,内形式失去依托;无内形式,外形式成空壳.
25.为使新诗创作从不成熟走向成熟,要高度重视语言形式.
六、
26.第一首:赞美谦虚踏实的作风.第二首:赞颂
60、永葆青春、生机勃勃、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第三首:讽刺批判虚有外表,无真才实学的人.
27.我圆满的时刻天地明 我翱翔的大海波澜壮阔(意思对即可)
28.A(1)路灯 (2)树根 (7)肢体 B(6)土地睡了而种子醒着 (9)哲人睡了思想醒着
七、
29.提示:这首小诗的立意是什么呢?做自己命运的主宰.改革开放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自我意识都很强.比起迷失过自我的父辈们,这是一个时代的进步,然而,做自己人生航船的船长,也意味着一种责任,一种对自己对人生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所以,每个人都应当问一声自己:我,准备好了吗?准备好了,就会把人生航船引向成功的彼岸;准备不充分,也会有帆破揖折的危险
61、.当然,也可以站在大海边渴求波浪,渴求风口浪尖的战斗豪情,对未来做一回畅想的憧憬,像暴风雨来临前勇敢的海燕一样.如果将镜头聚焦别人,那也同样是丰富多彩的.有的是一部辉煌夺目的史册,有的是写满了遗憾和沮丧的残片——其中值得思考和回味之处一定不少.面对人生之海,珍重书写吧!
第一单元测试
一、基础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百舸(gě ) 碧透(bì) 峥嵘(róng ) 挥斥方遒(qiú )
B.颓圮(tí ) 篱墙(lí ) 彷徨( páng) 默默彳亍(chì chù)
C.河畔(bàn) 青荇( xìng) 漫溯(sù ) 星辉斑斓(lán
62、)
D.火钵(bō) 纤绳(qiān ) 飘泊(bó ) 忸怩不安(niǔ ní )
2.下列各组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咒语 凌侮 荆棘 团脐 B.舵手 湿漉 跫音 花辨
C.榆荫 荡漾 寂廖 浮藻 D.艳影 凄宛 呕歌 羯石
3.下列句子横线处应依次填入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 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舒婷把这个深厚的感情 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它方面的特点,认真 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63、B.品味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位 贯注 揣摩
4.下列作品、作家、时代(国别)及体裁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再别康桥》———徐志摩———当代———诗歌
B.《雨巷》———朱自清———现代———诗歌
C.《沁园春•长沙》———毛泽东———现代———诗歌
D.《在一个地铁车站》———庞德———意大利———诗歌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 )
A.诗歌是文学体裁的一种,按时间可分为古代诗歌和现代诗歌.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也包括词和曲.
B.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内容的需要不尽相同,有的直接抒情,如《再别康桥》;有的“ 托意于物”,显示作
64、者的联想和寄托,如《篱笆那边》.
C.我国第一部新诗集是胡适的《尝试集》.此后,以徐志摩、闻一多为代表的“ 新月诗派”,以鲁迅为旗帜的“创造社”等不断丰富着中国现代诗坛.
D.外国诗歌、诗体流派众多.其中最重要的诗体有:十四行诗,欧洲重要的抒情格律诗;俳句,日本古典短诗.重要的流派有:湖畔派、象征主义、唯美主义等.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
B.他勇敢坦言地声言:“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
C.鉴赏诗歌应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意象,同时品味语言、发挥想象,感受充
65、溢于作品的真情.
D.如何理解《风雨》中“风雨”的含义?诗中几个比喻用得好在哪里?
7.下列诗句节拍停顿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 当年/ 万户侯
B.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 一片/ 云彩
C.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 悠长,/ 悠长/ 又/ 寂寥的/ 雨巷
D.我/有/ 年轻的/ 舵手的/忧怀
8.下面两句的横线上依次填入的两句应当是( )
①鉴赏诗歌,正是要通过语言媒介,去 .
②古今中外,许多著名的诗人都是大自然的朋友,我国唐代有山水、边塞诗派,英国有“湖畔派”,山川风物给他们灵感, .
①a感受作品中鲜明的
66、形象,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b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体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作品中鲜明的形象.
②a他们从春花秋月中寻求寄托.
b春花秋月给他们以寄托.
A.aa B.ab C.ba D.bb
二、填空题
9.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细草微风岸, . , .名岂文章著, .飘飘何所似, .(杜甫《旅夜书怀》)
(2)漫江碧透, . , ,万类霜天竞自由.(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 .此情无计可消除, ,却上心头.(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4)江南好, .日出江花红胜火,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10.“意象”是我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术语,它包括“意”和“象”两方面的内容.“意”指的是 ,“象”指的是 .
11. “新月派”提倡“三美”的诗歌创作主张,即 、 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