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救援预案报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救援预案报审.docx(25页珍藏版)》请在知学网上搜索。
1、应急救援预案报审表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xxx 编 号:
致: xxxxxxxxxxx (建设单位)
我方已根据施工合同的有关规定完成了xxxxxxxxxxxxxxxxx 应急救援预案的编制,并经我单位上级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请予以审查。
附: 应急救援预案
承包单位(章):
项 目 经 理:
2、 编 制 人:
日 期:
监理单位:
代 表:
日 期:
建设单位:
3、
代 表:
日 期: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工程名称: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建设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
施工单位: xxxxxxxxxxxxxxxxxxxx
编 制 人:
4、 xxxxxx
日期:2016年8月15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2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2
三、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4
四、现场应急准备与响应流程图………………………………………5
五、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职责…………………………………………4
六、工程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6
七、根据施工的特点
5、,确定以下为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类别…………7
八、应急准备中应遵循的原则…………………………………………7
九、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8
十、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8
十一、救援器材及设备…………………………………………………9
十二、应急救援演练及事故应急预案…………………………………9
十三、各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9
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一、工程概况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x
工程地点:xxxxxxx
建设单位:xxxxxxxx
6、xxxxxxxxx
设计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
工程概况:本工程为苗木栽植菱格直接喷播植草。护坡防护为菱格直接喷播植草,面积约2000平方米。苗木栽植有乔木、灌木及草坪。
为了保证我项目工程的安全生产工作落实到实处,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建筑法》和《消防法》等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项目工程的实际情况,特制定安全应急救援预案。
制定应急救援预案的目的是快速、有序、高效地控制紧急事件的发展,将事故损失减小到最低程度,从而保证施工现场人员的生命安全。
二、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1、重庆汽车综合试验场福特专用试验道路边坡治理工程项目
7、部施工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名单:
组 长:xxxxx 任总指挥 电话:1xxxx
组 员:xxxx xxxxxxx
2、项目部施工现场应急救援责任人名单:
工程各组名称
主要负责人
直接责任人
供电供水抢修组
xxx
xxxx
现场设备物资疏散组
xx
xx
现场保护警卫组
xxx
xxx
现场外围人员疏散组
xxx
xxx
抢救伤员排除险情组
刘静
刘静
后勤物质供应组
xxx
xxx
项目经理为现场应急救援主要责任人,各科室主要负责人为部门的应急救援主要责任人。砼班10人、土建班10
8、人为应急救援人员。
3、施工现场办公室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xxxx 联系电话:xxxxx
xxxx联系电话:xxxx
三、应急救援组织架构图:
现场总指挥
副总指挥
各组指挥员
后勤物质供应组
xxxxx
抢救伤员排除险情组
刘静
现场外围人员疏散组
xxxx
现场保护警卫组
xxxxx
供电供水抢修组
xxxx
现场设备物资疏散组xxxx
四、现场应急准备与响应流程图:
非工作时间
工作时间
事故发生后
9、当事人或第一目击人
指示
确认
分公司应急救援小组
内部报警
紧急:xxxxx
外部报警
消防:119
匪警:110
交通:122
救护:120
结果
项目安全员电话:1xxxxx
事故现场
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生产经理电话:1xxxx
现场代表电话:1388xxxx
救援小组领导
应急救援
政府有关部门
应急救援预案检验评价、修改
注:“ ”表示非必须程序
五、项目部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1、施工现场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工地重大事故报告后,应立即赶赴现场负责指挥组织抢
10、救,同时将事故概况(包括伤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总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2、指挥现场应急救援组织,首先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蔓延扩大。同时协同现场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协调指挥调动项目一级应急救援力量,包括应急物质资源和人员支持、技术支持,全力保障应急行动的顺利完成。
4、协助和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
6、吸取事故教训,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
7、协同现场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在做好预防措施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部门复检认可后
11、,努力争取尽快恢复正常生产。
六、工程项目部现场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的指挥工作,进行应急任务分配和人员调度,有效利用各种应急资源,保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对事故现场的应急行动。
1、工地现场发生重大事故后,应立即组织人员抢救,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应急救援机构,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分别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
2、现场应急救援小组立即组织人员展开抢救伤员和排除险情,防止事故的扩大和蔓延,力求将损失减少至最低程度。同时注意安排做好保护好事故现场。
3、负责指挥调动工地现场的一切所需的应急救援排险物资和人员参与抢救救援,确保救援工作在统一
12、指挥下有序地进行。
4、协助上级部门开展事故调查,接受政府有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处理。
5、协助上级有关部门分析事故原因和性质,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地制定并落实相应的预防措施,切实防止类似的事故重复发生。
6、负责安排人员做好事故的善后处理工作,使各级人员都受到安全教育,在切实做好预防措施和确保安全的情况下,上报有关上级部门,争取尽快批准恢复工地的正常生产。
七、根据施工的特点,确定以下为可能引起重大事故类别
1、坍塌:包括建筑物、堆置物、深基坑(槽)倒塌等;
2、高处坠落:包括从架子、屋顶坠落以及从平地坠落地坑等;
3、触电:包括雷击伤害;
4、起重伤害:指起重大型设备或操
13、作过程的伤害;
5、物体打击:指落物等碰伤的伤害;
6、火灾爆炸;
7、中暑、防疫等
八、应急准备中应遵循的原则
1、设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建立群众性义务消防组织,加强业务学习和训练,增强自防自救能力;对应急场所工作人员应进行岗位教育和防火、灭火知识的培训。
2、工程开工前应制定本项目的保卫、消防方案,内容包括:防止发生事故所采取的预防措施;可能发生事故现场应配备的器材;发生事故时的应急对策及信息传递。
3、根据作业场所、储存、运输物品的数量、品种的不同,配备足够数量、种类的应急器材。应急器材要定时检查,做好标识、防止失效,检查要有检查记录。
九、应急响应中必须遵循的原则
14、 1、紧急事故发生后,发现人应立即报警。
2、项目在接到报警后,应立即组织自救队伍,按事先制定的应急方案立即自救;若事态情况严重,难以控制和处理,应立即在自救的同时向专业救援队伍求救,并密切配合救援队伍。
3、疏通事故发生现场道路,保证救援工作顺利进行;疏散人群到安全地带。
4、在急救过程中,遇到威胁人身安全情况时,应首先确保人身安全,迅速组织脱离危险区域或场所后,再采取急救措施。
5、截断电源、可燃气体(液体)的输送,防止事态扩大。
6、紧急事故处理结束后,部门负责人应填写记录,并召集相关人员研究防止事故再次发生的对策。
十、重大事故报告及报警原则
1、工地现场任何人发现
15、发生重大事故的,必须立即报告工地负责人,工地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总部,同时组织现场应急救援小组开展现场抢救工作,如发生人员伤亡或火警等,应第一时间直接打电话报120急救中心或119报火警救助,同时以最快的方式报告公司工程总部及公司领导。
2、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组织公司应急救援组赶赴施工现场,组织指挥现场抢救工作,同时将事故的概况(包括伤亡人员、发生事故时间、地点、原因等)分别用电话和快报的办法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以及政府有关部门。
十一、救援器材及设备
1、通讯设备: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
2、交通工具:供指挥、联系、救援的用车
3、急救药品及器材:止血带
16、、颈托、担架等救援器材及灭火器等。
十二、应急救援演练及事故应急预案
由救援指挥中心选定一个项目实施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并组织其他项目有关人员参与演练。
项目部应根据施工现场实际情况可定期不定期演习预案,每月定期检查施工现场内的设施、机具及消防器材。
演习或事故发生后,对应急预案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修订。
十三、各类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1、高处坠落事故的预防及其应急预案
施工过程中,高处作业的机会比较多,经常在周边临空的高处进行作业,施工条件差,危险因素多。多年来,高坠伤亡事故占全部事故的比例较高,这种事情对社会影响较大,为避免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必须加强监控管理。对职工进行预防高处坠落的安全技术知识教育,使他们操作时,必须使用安全防护的用具;同时,在技术上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1)防止高处坠落事故的基本安全要求:
①以预防坠落事故为目标,对于恐怕发生坠落事故等特定危险施工的同时,在施工前,制订防范措施,并应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加以确认。
②凡身体不适合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不得从事高处作业。从事高处作业的人员按规定进行体检和定期体检。